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资讯>中心资讯

中心介绍 更多+

工美视界(工艺美术事业发展中心),创设于2016年8月。曾作为某国家事业单位的专属信息发布平台使用,现主要作为“工艺美术与创新设计博览会”、“横滨国际艺术家展 日中水墨协会展”中方组委单位、“艺海弥珍——文物保护与艺术收藏臻品展”、“匠心無界——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国际交流展”等系列项目的唯一信息发布平台使用。

【资讯】“2022工艺美术与创新设计博览会、设计+•锦珑365(周末)文化市集”工作启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2-03-19来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工艺美术事业发展中心

集体合影.jpg

宋主委发言1.jpg

3月18日,“2022工艺美术与创新设计博览会、‘设计+’锦珑365(周末)文化市集”启动工作会在北京举行。

工作会按照北京市防疫防控要求,在做好各项防疫工作的同时控制参会人员数量,确保了会议安全顺利的举行,将展会说明、推广计划、注意事项等内容做了全面详细地介绍,完成了会议的既定目标。

民盟中央北京市文委专职副主委、一级巡视员,北京市政协常委、社法委副主任,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宋慰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工艺美术事业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贾晓冬;北京设计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于欢;锦珑(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庄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庄再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工艺美术事业发展中心副秘书长程冉;北京设计学会秘书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陈凯、秘书处李朝阳;锦珑(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庄明敏;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工艺美术事业发展中心理事代表张玉成,艺术家代表吴廷贵、李京龙等共同出席了本次工作会。

庄明敏董事发言.jpg

庄明敏董事首先就《设计+•锦珑365(周末)文化市集》的情况作了介绍:“设计+•锦珑365(周末)文化市集”是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工艺美术事业发展中心、北京设计学会、锦珑(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并主办的,作为“工艺美术与创新设计博览会”的精缩版展会,市集本着“扎根基层、文化惠民、合作共建”的原则,积极拓展与街道(社区)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充分利用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周五、六、日)三天,为社区居民与艺术家之间打造一个即接地气又丰富多彩的艺术交流平台。

市集的首集将于2022年5月27日—29日在锦珑文创园庄子工厂店(黄厂店)内举办,拟定约30家参展单位组成,市集面积约500平米,内容包括非遗、文创、文房、国潮、潮玩等多个版块,定位“体验+展销”的活动形式,注重与“乐享生活”的接轨;期间亦将同步创办“国潮汉服T台秀”等活动,旨在丰富活动内容的同时,加强观众参与和互动。

贾晓冬主任发言.jpg

在重点介绍《2022工艺美术与创新设计博览会》的环节,贾晓冬副主任代表组委会进行了详细介绍:作为在“新工艺美术”核心理念上创办起来的展会,“2022(第二届)工艺美术与创新设计博览会”拟定于2022年10月21日—24日在北京举办。

针对本届博览会,组委会将进一步强化和发掘“传统与时尚、艺术与应用、文化与科技、学术与市场”四大要素的构成与展现,在精化并新生“民族大团结”、“文创艺空间”、“文旅艺空间”、“艺科新纪元”、“潮玩新时尚”、“菁润新希望”、“IP交易场”等多个展览版块的基础上,亦将重点打造基于“场景+互动+体验+交易”的办展形式,着力赋予展会“更丰富、更专业,更细致、更好玩,更科技、更市场”的观展体验。同时,通过举办主论坛、主题性分论坛、“设计+工艺美术创新设计评审”、“国潮文化互动”等活动,为“新工艺美术IP”的传播与推广持续蓄能。

随后的交流环节,与会领导及代表分别作了发言。

宋主委发言2.jpg

最后,宋慰祖主委作总结性发言:2022年是回望“1972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50周年的纪念之年,当年的工美大展是新中国成立后工艺美术行业的里程碑式盛会,对几代工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结合19世纪下半叶,受工业革命以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影响,起源于英国的一场基于设计改良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即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对带动当时的欧美国家提升工艺美术创新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后来各国的工艺美术发展起到巨大的影响,成为工艺美术行业不得不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重要案例。

因此,继承和发扬“1972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的展览精神,树立“新时期的新工艺美术运动”核心理念,是“工艺美术与创新设计博览会”组委会的办展初衷和发展方向。有了举办“2021年(第一届)工艺美术与创新设计博览会”的宝贵经验做铺垫,2022年的博览会筹备工作将会更加细致和精准,使基于“新工艺美术运动”而提出的学术新观点、创研新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树立和推广,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高、大、尚”,让广大从业者在更具价值、更为宽广的舞台上各获所需、助力发展,让人民群众在“新工艺美术运动”中体验“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所带来的改变和乐趣,为新时期中国工艺美术的振兴作出共献。

 

(完)